【本期精選】人間慘劇令人發(fā)“梗”的那些事
已被瀏覽次
更新日期:2020-08-10 11:45:00
來源:北京奕明律師事務所
隨著“杭州女子失蹤案”的真相大白,該女子的丈夫許某某因有重大作案嫌疑,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但該話題的熱度卻依然不減,對于丈夫殺害妻子后分尸并扔進化糞池的惡劣行徑,大多數(shù)人感到恐慌與憤怒。同時還伴隨著有部分吃瓜者“津津樂道”的梗,社交平臺上“兩噸水警告”、“化糞池了解一下”等與案件細節(jié)契合的段子相繼涌出,更有一些男性用這些“梗”肆無忌憚地與女性“開玩笑”。
把慘不忍睹的刑事命案,當做玩笑段子,涂抹無辜受害人,拿逝去的生命作梗,自以為生動有趣,其實毫無幽默可言??尚Φ氖牵欢〞腥苏f:“我不就是在玩梗嗎,有必要上綱上線,這么認真?”把令人發(fā)指的作案手段,變成朋友圈、熱門評論下的用于交流的詞匯,既是對法律規(guī)則的漠視,也是對公序良俗的公然挑釁。玩梗往往是對嚴肅問題避而不談,而通過提供玩世不恭的“偽答案”獲取的優(yōu)越感。無論有心還是無意,在網(wǎng)絡上傳播“化糞池警告”、“不聽話的時候兩噸水解決一切問題”的“?!保呀?jīng)超過玩笑的底線,本質(zhì)上是將惡性刑事事件當做娛樂素材,把人間慘劇當做日常消遣。
這些調(diào)侃的背后透露出編造者扭曲錯誤的價值觀,也折射出部分網(wǎng)民不辨黑白是非的水準。在一些案件中,一些輿論上的引導使受害者得到了不敢奢望的關注,這應該歸功于輿論傳遞,使得真相突破權(quán)勢,案件得到指引。正確的輿論引導是好的,輿論用常識推動法治進步,使一些冤假錯案得到平反。但有些時候,輿論也像玩梗一樣變了質(zhì)、發(fā)了酵,在這里公開案件細節(jié)變成了談資,這種看似是為了正義不斷聲張,實則是玩著蘸著人血的饅頭的梗。在一些犯罪手段殘忍的案件中,公開報道對犯罪細節(jié)保持沉默,也是為了維護死者最后的尊嚴。媒體輿論不應該單單為了流量,而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在戲謔大軍中,仿佛沒有人在意這是一場牽動全國關注、手法殘忍的惡性殺人事件,調(diào)侃者表現(xiàn)得更像是剛讀完一篇輕描淡寫的小文章,而面對“人命不是玩笑的”的指責,“還能不能玩得起”的和稀泥言論再度出戰(zhàn)。
以殺妻案當梗,讓人聯(lián)想到前不久網(wǎng)上熱傳的“爬山?!?,某景區(qū)為了蹭網(wǎng)劇《隱秘的角落》的熱度,借張東升帶岳父母爬山把二老推下山的劇情,在景區(qū)入口處掛出了“張東升禁止入內(nèi)”的字樣。此舉不僅可能涉嫌侵權(quán),同時也遭到網(wǎng)友反感。相比而言,“爬山?!敝辽偈请娨晞≈械那楣?jié),不是真實案例的原型。而殺妻案是真真切切的悲劇上演,涉及死者家屬的真實感受,被害者已經(jīng)被奪去了生命,不應該再次被輿論傷害。 也許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不要習慣用段子和梗去漠視社會的苦痛。開玩笑不要丟了對生命的尊重,面對別人的痛苦請保持基本的理性與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