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追蹤】昨日高考頂替,今天高考舞弊,明天還會高考移民嗎?
已被瀏覽次
更新日期:2020-07-08 05:04:00
來源:北京奕明律師事務所
近期,陳秀春高考被人頂替事件刷屏了,本所已經(jīng)從刑事、民事、行政的角度發(fā)表了《高考頂替之“殤”》發(fā)表了觀點。無獨有偶,2020年5月22日再爆山西仝卓再次被指高考舞弊,2012年仝卓(當時真實姓名李振華)為了報考只招收應屆生的解放軍藝術學院,不惜通過弄虛作假,不僅通過虛假轉學手續(xù)將個人應考身份改成了應屆生,而且還通過請托臨汾市堯都區(qū)委組織部副部長趙國華幫助辦理仝卓入黨手續(xù)背書。盡管仝卓最終未能如愿以償考上藝術學院,而是被中央戲劇學院錄取,但是事隔多年后,該弄虛作假事件被發(fā)酵,教育部表示堅決追查到底。
山西省教育育廳調查過程中,臨汾市教育局局長李晉平等人在仝卓弄虛作假報告解放軍藝術學員問題上訂立攻守同盟、對抗組織調査的問題,再次彰顯了我國教育體制的弊端和管理的不足。姑且不論本次事件中涉案當事人可能面臨的涉嫌偽造國家機關證件、濫用職權等刑事責任,僅從學籍管理、報考篩選、高考及錄取等等一系列看似獨立的制度與程序,卻可以使得機會、造假無處不在,及其原因還應該是“權利并沒有被關進籠子”。
由此事件,令筆者想到了“移民高考”,可見僅在高考的背景下就有“高考頂替”、“高考舞弊”、“移民高考”三種典型的制度弊端,“不學數(shù)理化只要有個好爸爸”的劣根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僅破壞了我國高考制度,更大程度傷害到了無數(shù)個苦讀學子,有權、有勢、有錢可以不學無術,一樣能上名牌大學,但是結果呢?可能最終“混”出大學;而那些窮苦家的孩子,十年寒窗,卻被排擠在高等學府之外,如今教育質量的明顯降低,不能不說與這些頑疾無關,反思我們國家的監(jiān)管制度,應該是亡羊補牢,還是舉一反三,不僅值得民眾深思,更值得國家制度關注。
北京市奕明(廣州)律師事務所 肖丹